疏濬大川, 自松杞橋至長通橋長七百六十八步, 廣十餘步。, 訓局分授, 自長通橋至太平橋長一千一百八十一步, 廣二十餘步。, 禁營分授, 自太平橋至永渡橋下長一千一百七十三步, 廣三十餘步。, 御營分授。以上元定分授, 而因五間水門外永渡橋之役, 三營合力, 故自長通橋至永豊橋七百三十五步, 分爲禁營分授, 自永豊橋至五間水門九百四十九步, 分爲御營分授, 自五間水門至永渡橋, 長六百七十步·廣五十餘步, 三營合役。 小川, 一從各營字內界限, 疏鑿。自慶熙宮至方木橋下流, 自社稷洞至淙沈橋下流, 自仁旺山至禁淸橋下流, 自大隱巖至水門橋下流, 自三淸洞西邊至惠政橋下流, 訓局字內。 ○ 自南小門上流至訓鍊院石橋下流, 自南別營上流至太平橋上南邊下流, 自均役廳上流至山林洞下流, 自鑄字洞上流至草廛洞下流, 自明禮洞上流至曲橋下流, 自會賢洞至小廣通橋下流, 自倉洞上流至軍器寺橋下流, 禁營字內。 ○ 自三淸洞東邊至惠政橋下流, 自花開洞至大寺洞下流, 自鷹峯下流至鄕校洞下流, 自苑洞至把子橋下流, 自昌慶宮禁淸橋至二石橋下流, 自訓鍊院石橋至二間水門下流及東大川長慶橋·廣禮橋·初石橋·朝陽橋·觀旂橋, 御廳字內。 ○ 曜金門外, 三營合役。 ○ 大川, 三營合力修改, 細川, 各其分授軍門, 專當修改, 或有分川之東西而各授處, 則築堤, 各自擔當, 導川, 竝力修治。 ○ 毋論大川·細川, 浸齧處, 使該地家居民, 趁時修改, 而役處浩大, 難容私力, 則以本司物力, 雇軍使役。 石築, 各其字內營門修補。修改處, 大則部官待令, 小則書員·洞任待令。 ○ 參軍巡山時, 一體巡川, 橋梁之圮者·石築之頹者·流沙之積者·編結之虧者, 逐處論報, 以爲及時修改。 ○ 疏濬, 諸堂相議後, 自軍門擧行, 而判尹主之, 巡審, 兵判主之。 ○ 時御所禁川修治, 差備外, 則政院·兵曹嚴飭, 差備內, 則內侍府主管。 空闕, 則守直內官及衛將, 來告兵曹, 及時修治。